河北外国语学院校长孙建中常说:“教育是一项需要我们用大爱去悉心经营的事业”,河北外国语学院是一座充满大爱的校园。
2012年冬季,河北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的辅导员刘老师被确诊为乳腺癌,在天津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由于刘老师入的是河北省直医疗保险,所以,在天津住院期间的一切费用都面临着无法报销的困难。孙校长在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指示有关人员与河北省医保中心取得联系,为刘老师开据了转院证明,使她顺利完成手术,并且大大减轻了她在治疗费用上的负担。
刘老师手术之后,孙校长及学院其他校领导都十分关心刘老师的病情。学院工会段主席在最短的时间内主动联系河北省科教文卫工会,努力为刘老师申请大病补助款。河北省科教文卫工会副主席郑岳云、胡亚杰主任等相关负责人了解到,刘老师曾经参加过河北省工会开展的“职工一日捐”活动后,郑岳云副主席指示工作人员及时与她的家人取得了联系。在河北省科教文卫工会领导和学院领导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一周的时间,河北省科教文卫工会就将一万元的帮扶补助款送到了刘老师的手中。
2013年3月份,刘老师从天津出院回到家中休养。学院副董事长、副校长习伟带领校领导班子成员亲自去刘老师家中探望,为她送去了2000元的慰问金和慰问品,代表学院师生向刘老师送上了诚挚的问候。刘老师及其家人都很感动,他们表示,非常感谢学校领导以及师生对她患病以来的无私帮助和亲切关怀。
像帮扶刘老师这样的善举在河北外国语学院绝不是个例。多年来,河北外国语学院一直在用良知、用爱心经营着教育事业。2007年,学院一位贾同学身患白血病,孙校长在学校网页上专门设置捐助活动网页,积极联系其中学母校等相关单位,同时向新闻媒体呼吁大家共同努力救助这名学生。经过多方努力,共筹集善款70多万元。最终,贾同学在天津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痊愈出院。2008年12月,张同学患脾肿大,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孙校长知情后,立即组织全校师生为张同学捐款12万余元,并把她紧急送往上海东方肿瘤医院,挽救了这个年轻的生命。如今,两名学生均已完成学业,顺利就业,生活幸福。张同学还成了上海某知名旅行社的骨干导游员。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袭来。就在5月19日,孙校长带着学院领导班子赶到了灾区,在把学院师生22.3万元的捐款交给德阳市教育局后,孙校长现场决定,资助大龄孤儿来院继续学习。孙校长派学院其他领导二次进入地震灾区,历时一个多月,在德阳、绵阳、都江堰寻访到30名贫困家庭孩子及孤儿。学院为这30名孩子注册了五年一贯制大专学籍,并组建成立了“河外儿女班”,成为河北第一家接收汶川灾区学子的高校。30名特殊“儿女”,5年在学期间的近300万元学费、住宿费、教材资料费,孙校长个人全部承担下来。每月,他为每个儿女发放生活费500元;每年春节,还给每人发放过节费1000元。此外,孙校长为每位儿女找了一个“爱心家庭”,让他们在河北能享受到家庭的温暖。
2012年冬季,随着天气逐渐变冷,有一些贫困学生却还穿着单薄的衣服。孙校长及时发出了关心、关爱贫困生的号召,学院政教处、团委牵头组织的“无偿超市”活动又一次启动了,各二级学院积极组织、动员广大学生将不用的衣服、鞋、书籍、笔、本等物品捐赠给“无偿超市”,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学生将物品进行登记、分类整理后,统一发放给有需要的学生。从2005年起,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学生们,每周都会到石家庄市瑞祥老年公寓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几年来从未间断。
由于学院外语特色鲜明,学院常年派出翻译志愿者服务省内外重大外事活动。如,连续四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随行翻译工作全部由学院学生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学院派出各语种翻译志愿者400余人;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派出123名翻译志愿者。学院每年动员、选派40-50名各语种毕业生参与国家援外项目,承担翻译任务,截至目前参与援非项目毕业生已达410余人。
多年来,学校坚持尊师爱教、爱生如子、奉献社会的原则办学。孙校长凭着教育工作者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带领全院师生一直坚持做善事、行大爱。据不完全统计,办学以来,学院为贫困学生减免学费达510多万元,全体师生为受灾地区、贫困地区的学校捐款150多万元。
刘老师患了大病,对她个人来说是不幸的。但刘老师又是幸运的,她生活工作在河北外国语学院这样一个充满大爱的校园里,她并不孤单!当前,刘老师的精神状态很好,而且,心态也很积极、乐观。在这里,我们河北外国语学院的所有领导、老师和同学们衷心祝愿刘老师早日康复,尽快回到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