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外译办学理念 >> 文章内容
让教师成为专家型“职业人”—— 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探索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新模式系列报道六

双击自动滚屏 文章来源:招生办   发布者:招生办   发布时间:2010/5/19 17:38:55   阅读:3208
 

作者:王振岭  习伟

让教师成为导师

    导师制被公认是一种先进的学生指导制度。但就目前来看,导师制习惯上还只是用于研究生层次。那么,是不是导师制只适合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能不能把高等教育——学术性教育培养模式与师傅带徒弟(职业性教育)的传统培养方式进行整合、优化,创造出一种新的,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孙建中说:“能”!

    他认为:高职教育突出或强调能力的培养,如同音乐、美术类教育一样,需要建立一种“一对一”的教学关系,以获取专业教师的更多的指导,并重复学习和反复训练;其次,高职院校的特点是专业班大、人数多。同一专业学生人数少则五、六十人,多则一、二百人。由于每个专业的学生规模大,“批量培养”,不仅校内专业教师难以具体指导,而且企业接纳实训实习也比较困难。这样将直接影响高职教育学生能力的培养。

    因此,外译在现行“班建制”课堂运作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导师制,建设了三支导师队伍:即人生导师队伍、技能导师队伍和学识导师队伍。人生导师由辅导员组成(该院把辅导员定位成“人生导师”,后面对此有详细的记述);技能导师由行业专家组成,主要指导和传授学生实际操作的本领;学识导师由基础知识课教师组成,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用于指导实践的必要的原理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发展学生的各种特长(通过担任各学生组织的指导教师等形式)。

    该院实施导师制的具体做法是:由学院挑选骨干教师分别组成导师团;学生根据兴趣特长、所学专业和实际需要,自愿报名参加并选择导师;由导师制定指导计划,定期与学生见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班教学和实训方面的缺陷,而且很好的开展了个性化教育。

让教师尊重学生的需要

    2004年,院长孙建中曾经引用“教师的10个反思”,给教师提点建议,这10个反思分别为:

    “是不是做到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课堂上叫学生发言时有没有偏袒某些学生?是否注意让每个学生一天都有一次发言的机会?有没有尽量和学生多聊天、多接触?休息的时间尽量和学生在一起了吗?有没有积极听取学生们的意见?和学生谈话是否商量多于命令?是否注意随时随地表扬肯定学生的优点?是否对不应该的事果断地给予批评?班级的规定有没有和学生一起制定?”

    结果,80%以上的教师认为上述10个反思多是中小学的做法,在大学不一定适用。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孙建中自有他的用意,他从尊重学生的需要的角度阐述了让教师给上述10个反思作出肯定回答的必要性。

    孙建中总结了处于学生时代的“人”的需要,并把它们由低到高划分成八个层次:1、不被批评的需要;2、获得物质奖励的需要; 3、获得精神奖励的需要;4、平等的需要;5、被尊重的需要;6、自我表现的需要;7、认知的需要8、自我发展的需要。

    那么,高职院校学生的需要具有哪些特殊性呢?为此,该院以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需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深为担忧;为了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学生最关心的是自我发展,他们渴望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希望学校能给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铺平道路;希望能参与更多的活动,提供平等的展现其能力和才华的机会;希望对自己的成绩获得肯定、激励或表扬;学生对自我能力和知识的欠缺了解的非常清楚,他们渴望通过课堂学习有所改善和提高。

    可见,除了前两项较低层次的需要外,其余六项都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需要期望,而“10个反思”恰恰是满足这六个层次的需要的具体做法。 因此,孙建中要求教师必须对上述10个反思作出肯定的回答,并把它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他们的做法是:

    1、提供均等参与的机会,让80%以上的同学有机会接受组织锻炼。提供给每个学生同等发展机遇,大多数学生从管理工作中体会到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乐趣。

    2.采取“影响式教育、微笑式管理和引导式批评”、“希望教育”和“同向式教育”的教育策略。

    3、要求教师全员坐班,尽量增加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

辅导员也是一个职业

    有一段时间,外译有很多辅导员认为自己的工作琐碎而烦杂,工作没有成就感,认为辅导员只是个学生管理员,不是一种职业,甚至把这个岗位当作一个跳板,导致辅导员队伍很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

    针对这种情况,外译把辅导员定位成学生的“人生导师”,并对“人生导师”作了如下解释和要求:一是辅导员要成为学生思想上的指导员、二是辅导员要成为学院对学生管理的一线管理员、三是辅导员要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员、四是辅导员要成为学生的服务员、五是辅导员要成为学院管理的信息员。

    此外,外译还把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引入辅导员管理中来,创造性地制定了“辅导员职称评定”制度,把辅导员职称分为四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和特级,同时与工资和津贴挂钩,不但强化了辅导员的职业意识,也极大地调动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外译的领导者就是这样,总是善于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捕捉和分辨重要信息,然后从中发现问题,并一步步解决问题。

“外译教师队伍”—— 一群职业人组成的职业团队(加背景阴影)

一套“奇谈怪论”

1 “作息”论

    学院也制定了严明的作息时间表,但这个表却没被学院作为唯一的标尺来衡量一个老师最基本的职业精神,他们对“作息”作了这样的定义:“作”指每天应该完成的常规任务和领导交办的任务,而不仅仅以作息表中的某一个时间段为界限;“息”以完成“作”所规定的任务为前提, 没有完成“作”的任务,即使到了作息表中“息”的时间也不应该休息。

2、素质、能力和商值论

    教师必须努力建设自己的八种素质:职业思想、职业道德、职业诚信、职业操守、职业忠诚、职业信仰、职业精神、职业技能;

教师应具备五种能力:调配能力、统筹能力、多角度解决问题、看问题能力、概括分析能力、调查研究能力;

    教师应具备、六种商值:德商、智商、情商、逆商、胆商、志商。

3、“天才”与“蠢才”论

该院强调将教师配置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孙建中经常说一句话:“世界上没有天才和蠢才,把人放到最合适的地方,‘蠢才’也会成为天才,反之,天才也会被埋没成‘蠢才'”。

4、档案论

    实行档案化管理,用档案书写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史,每一位教师的进步史,用档案书写学院发展史,用档案记录创业史与求索历程,让档案与学院发展与每个人进步实现同步。

对事件的过程进行详记,反思过程中就是找出问题,提出办法的过程也是欣赏你工作历史留下的倩影。该院分类建立了教学档案、教育档案,他们不仅建立光荣档案,还建立了耻辱档案;

    孙建中说:档案能理清思路,更容易确定工作的中心。通过比较今天工作与昨天工作有什么不同,同一事情过去与现在有什么不同,提高工作方法和效率;

    建档案不记流水帐,让档案成为经验总结和观念创新的源泉,成为总结自己过去推动自己进步的动力,不但利用好自己档案,还要学会利用他人档案。特别要求领导者要经常翻看档案,他们的体会是:“每一次都有新的发现、新的经验、新的体会、新的惊喜”。

5、日记论

    师生员工每天记 “教”、“学”日记已成习惯。

    教学过程中,教师每周写一篇公开的教学日记,总结教学内容、方式、课堂管理以及教学改革的经验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成熟的教学案例、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

    学生每周写一篇公开的学习日记,内容包括:学习心得、创新与收获、做人、生活上统筹钱财的办法、我掌握了哪些谋生手段等;

    管理人员每周写一篇公开的管理日记,内容包括:管理心得、管理手段的创新与改革、对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应对办法、成熟的管理案例、针对普遍问题制定了哪些标准等。

6、层次论

    该院把管理划分成四个层面:领导层——执行层——操作层——基础层,并分别给与了解读:“领”是带头,“导”是指导;“执”是把握,把握员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使之都符合规范;“行”是行动,是符合规范的做事;“操”是动手、动脚、动口、动脑;“作”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行为过程;“基”是根基、基本;“础”是做一切事情的起点。

    每一层必须穿破自己的临近层,穿破的临近层越多工作把握的肯定越准确,工作效果肯定越好。如果没有穿透临近层的能力,工作肯定出问题。

7、“画圆”论

    做事就像画一个同心圆,要“做一”、“顾二”、“想到三”:“做一”就相当于圆心,做事的时候要有深度,拓展思维、深入思考;“顾二”,顾及到圆的半径,就是顾及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想到三”,就是画出的一个完整的圆,全院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考虑到,做事要周全。

8、“标准”论

    每遇到一个问题,都要根据问题的普遍性去制定“文字尺度”,这个“文字尺度”指的是用于丈量事情好坏和程度的文字,也就是标准。一个问题都不放过,争取天天都要有新的标准产生,最后在动态修改、完善中形成外译的标准体系。

……

    在外译,还有许多这样的“奇谈怪论”。

一组“离奇故事”:

故事一:

    2004年的一个星期天,院长孙建中带领教师去北京选购教材,奔波了一整天的他们赶到北京西客站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在等车的间隙,他感到极度疲惫,于是买了份报纸铺在地上,拿几本书当枕头躺了上去就睡着了,不知内情的人看到这个情景,都以为他是民工!

故事二:

    要求处级以上领导熟悉全院60%以上的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一所5000余人的大学来说,也许有人不敢相信,但在外译,任何一位领导都能做到。由此,外译的学生总会自豪的说,我们的院领导时刻都在我们身边,我们彼此都很熟悉。

故事三:

    来自某系辅导员在班级向同学们作的一篇检查: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早自习,有一名同学迟到,原因是睡过了。作为辅导员我感到非常内疚,这是我工作中的一个疏忽,首先对全体同学说一声对不起。

    我们的班级是一个团结的团队,我也是这个班级的一分子。作为辅导员我应该及时提醒每一位同学,不应该让任何一位同学掉队,这次迟到为我们班级的全体同学摸了黑,更影响了我们班级的学习风气,为此我深表遗憾。同时我对该同学及其父母也深表道歉,你们的父母放心地把你们托付给我,我没有尽到一个教师的责任,浪费了你们父母在你们身上花的心血钱,辜负了他们的希望……”。据说这名迟到的同学珍藏着老师的这份检查以后再也没有违反纪律,一直到参加工作。当这位老师提起此事,他语重心长地说:“向同学做检查并不单单是我教育学生的一种方式手段,其实我是从心里真正的存在一种愧疚和自责。”

[1] [2]  下一页


【 字体: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本站发表读者评论,并不代表我们赞同或者支持读者的观点。我们的立场仅限于传播更多读者感兴趣的信息。
本类最新文章
信仰 语言自然学习法——在外语课堂上的 浅谈“车间式实境课堂”
我为外译的精神而骄傲 始终把目光盯在目标上 态度决定一切 细节决定成败

copyright @ 2012   河北外国语学院招生办  Design by  HbWy.Com.CN